变悄悄投机蜕变老实了到踏实做事的行业从疯狂
记得几年前Web3圈里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吗?动辄10倍收益的DeFi挖矿,疯狂炒作的NFT头像,还有各种天花乱坠的"以太坊杀手"项目。那时候,整个行业就像个躁动的青春期少年,满脑子都是暴富梦。但如今,这个行业终于开始长大成人了。
资金流向:从"什么都投"到"只投靠谱的"
记得2021年那个夏天,随便发个白皮书就能融到几千万美元,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。当时的市场就像个失控的赌场,各种山寨币、Meme币大行其道。Pepe币一度炒到15亿美元市值,现在呢?缩水一大半都不止。
但有意思的是,当这些投机项目纷纷现出原形时,比特币和以太坊反而越活越滋润。比特币市值占比从2022年的39%一路攀升到今年接近60%,这就像股市里大家突然发现还是茅台靠谱,纷纷把资金从各种概念股里撤出来。
我认识的一个VC朋友最近跟我吐槽:"现在投项目太难了,再也不是听听故事就能打钱的年代了。"确实,现在投资机构都变得特别"现实"——团队背景要过硬,产品要有MVP验证,最好还能看到现金流模型。这跟传统VC投互联网项目的要求已经没什么两样了。
新玩法:用上市公司模式玩加密
最近华尔街出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新模式——数字资产司库(DAT)。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通过发股票融资,然后用这些钱去买比特币、以太坊,再通过质押这些资产赚取收益。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传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操作?
MicroStrategy就是个典型例子,这家公司现在都快变成比特币的代名词了。更绝的是,现在有些公司开始玩升级版——不仅持有加密资产,还参与DeFi质押、流动性挖矿等各种收益策略。这就像传统企业开始学习互联网思维一样,华尔街正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"收编"加密世界。
监管来了:从"法外之地"到"合规经营"
记得早期加密圈最讨厌的就是"合规"二字,现在呢?各家项目方都在比谁更合规。美国的GENIUS法案、欧盟的MiCA,这些监管框架就像给行业划出了一条条跑道,告诉大家:想玩可以,但得按规矩来。
Google搜索趋势的变化特别能说明问题。以前大家搜的都是"DeFi""NFT"这种暴富关键词,现在热搜变成了"稳定币""跨境支付"。这就像一个人年轻时总想着怎么赚快钱,成熟后开始关注怎么稳健理财一样。
稳定币的爆发性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。2024年稳定币月结算额达到5.1万亿美元,是2021年的22倍!这已经快赶上传统跨境支付巨头SWIFT的体量了。难怪有人开玩笑说,稳定币现在成了区块链行业的"柴米油盐"。
创业者该怎么办?向互联网前辈学习
现在的Web3创业环境已经大变样了。以前三个人写个白皮书就能融资,现在得拿出真本事。我觉得现在的创业者应该好好学习互联网巨头们的经验:
1. 找准细分市场死磕到底。就像美团死磕本地生活,抖音死磕短视频一样。Uniswap能在DeFi领域站稳脚跟,就是因为它把去中心化交易这个点做透了。
2. 用户体验必须做到极致。区块链产品最大的痛点就是太难用,现在像智能合约钱包、账户抽象这些技术正在改善这个问题。
3. 团队建设要全面升级。现在不是草台班子能混的年代了,需要技术、运营、市场各方面的人才。
我特别认同一位投资人说的一句话:"现在Web3创业成功的关键不是看你懂不懂区块链,而是看你能不能像张一鸣、王兴那样经营好一家科技公司。"
BenFen的选择:做稳定币的"水电煤"
在这个行业转型的节点,我们Bixin Ventures选择了孵化BenFen这条公链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看到了稳定币正在从交易所走向真实世界的支付场景,这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支持。
BenFen的设计理念很简单:让稳定币用起来像支付宝一样方便。亚秒级确认速度、稳定币支付Gas费、一键发币功能...这些都是为了让稳定币真正进入日常生活。我们甚至开发了用Google账号就能登录钱包的功能,就是为了降低使用门槛。
说实话,这条路不像发个Meme币那样能一夜暴富。但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,我们相信这才是行业真正的未来。
Web3行业正在经历一场"成人礼",从疯狂投机到踏实建设,从追求暴富到创造价值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淘汰很多玩家,但留下来的,一定会把这个行业带向更广阔的天地。就像互联网从泡沫破裂到真正改变世界一样,Web3的精彩,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(责任编辑:查询)
-
说来有趣,最近澳大利亚的油价涨得让人心惊肉跳,我家小区里的车库里突然多出了不少电动车的身影。出于好奇,我也开始研究电动车市场,结果发现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:在澳洲电动车销量榜上,比亚迪的元Plus(在当地叫Atto 3)居然稳坐第二把交椅,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。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款在国内售价约15万人民币的车,在澳洲居然卖到5万澳元(约合23万人民币)!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比亚迪"低价代步车"的刻... ...[详细]
-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有家公司为了获得传统企业的认可,竟然砸下几百万美元就为了让对方运行一个区块链验证器。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用金砖铺路,结果发现铺的路根本没人走。没错,我说的就是Polygon和DraftKings那段曲折离奇的"联姻"。一场价值数百万的表演秀2022年初,当体育博彩巨头DraftKings宣布成为Polygon验证器时,整个加密圈都为之一振。表面上看,这是Web3走向主流的里程碑事件... ...[详细]
-
记得小时候上课时,老师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平面图讲解立体几何,那时我就想:要是能直接"走进去"看看该多好。如今,VR技术终于让这个梦想成为可能,但它真的能如我们所愿改变教育现状吗?沉浸式学习的魔力我最近体验过一次VR历史课,那种感觉令人难忘。戴上头显的瞬间,我仿佛穿越到了古罗马广场,亲眼目睹凯撒遇刺的场景。这不是简单的观看,而是全身心的浸入。当3D影像环绕四周,历史人物的对话在耳边响起,连空气中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这轮熊市持续的时间比我预想的要长得多。作为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发现每次市场低迷时反而是最好的学习时机。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:"老哥,你觉得下轮牛市哪些赛道值得关注?"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聊聊。RWA:让传统资产上链的金融革命RWA(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这个赛道特别有意思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现实中的房子、股票这些资产变成区块链上的代币。我有个做私募的朋友就在尝试把几处商业地产代币化,这样投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第一眼看到川普签署的这个行政令时,手里的咖啡差点洒出来。这意味着全美401(k)退休账户里那12.5万亿美金的"养老钱",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地投向比特币和加密资产了!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兵,我不得不说这是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决定。新政细节解析:养老金市场的革命性突破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劝一个退休老教师买点比特币,老人家直摇头说太冒险。现在可好,政府亲自给加密资产"正名"了... ...[详细]
-
每当夜深人静复盘这一年时,我都会感慨加密市场的戏剧性。就拿最近币安被罚43亿美元这事来说吧,朋友圈里哀鸿遍野,但我反倒觉得这是件好事——就像拆除了埋在花园里的地雷,终于可以放心地播种了。三把火点燃2024牛市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在华尔街实习,当时美联储的动作就跟现在如出一辙。历史总在重演,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三个关键节点即将重合:第一把火:比特币ETF这只"灰犀牛"终于要来了。上周跟高盛的老朋友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波行情,简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。我猜不少朋友现在肯定正对着屏幕发愁——手里的单子要么被深套,要么已经爆仓了。说真的,每次大行情来的时候,总能看到一堆人因为不带止损而被市场收割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想跟大家分享些实用的解套技巧。首先咱们得明白,解套不是简单的"割肉"或者"死扛",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。就像我去年遇到的一个案例:有个新手朋友在比特币4万美元时追高,结果市... ...[详细]
-
上个月OpenAI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"集体辞职"大戏,现在回头看简直就像好莱坞精心编排的情节剧。说实话,当我看到700多名员工联名威胁董事会时,第一反应就是:这戏演得也太假了吧?果不其然,最近几位知情人士的爆料证实了我的猜想——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逼宫戏码。谁在背后推动这场闹剧?让我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实:真正在背后推动这封联名信的,是那些拿着高额股权、在OpenAI已经待了多年的老油条们。据内... ...[详细]
-
friend.tech的泡沫狂欢:我们正见证一场怎样的谢幕演出?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着friend.tech这出大戏,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剧本在上演。NingNing说得没错,万物皆有周期,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投机气息的加密世界。三波浪潮: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让我来分析下这个平台的现状吧。到目前为止,friend.tech已经经历了三波明显的交易热潮。有趣的是,前两波的走势简直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——都呈现完美的正态分布曲线。而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在Web3游戏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我见过太多团队栽在用户留存这个坎上。数据统计显示,超过70%的新用户在初次体验后的7天内就会流失。作为从业者,这组数字总是让我如鲠在喉。为什么我们总是在"猜"用户为什么离开记得去年和一位游戏工作室的运营总监聊天,他苦恼地说:"我们每天看着后台数据,但就是搞不懂玩家为什么像流水一样来去匆匆。"这话道出了整个行业的痛点——我们手握大量数据,却读不懂用户的心。W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