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槛钱包增长如何的破道打破限制用户局之
说实话,每次和朋友吐槽微信有多么难用的时候,手上却还在不停地刷着朋友圈——这就是中国互联网最魔幻的现实。作为一款"国民级"应用,微信的成功不在于它有多好用,而在于它牢牢抓住了三个关键:即时通讯的强需求、稳定的社交网络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全中国最完整的人际关系链。
Web3时代的用户增长困境
说到用户增长,Web3创业者们现在面临的困境简直让人头疼。我们都知道,一个新项目要活下去,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。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社群拉人,比如微信群、Discord这些地方。但问题来了:这些地方活跃的基本都是同一批"老韭菜",他们口袋里可能有十几个钱包地址,随时准备冲下一个"财富密码"。
我刚入行的时候,给自己创建第一个钱包的经历至今难忘。光是搞清楚什么是EOA钱包、助记词该怎么保管、怎么往钱包里转ETH这些概念,就折腾了大半天。要不是当时NFT热潮让我热血沸腾,可能早就放弃了。这让我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99%的普通人面对这样的门槛,根本不愿意踏进Web3的大门。
AA钱包带来的变革
AA钱包的出现,确实给这个死循环带来了转机。想象一下:新用户只需要用邮箱注册,或者直接用社交媒体账号登录,就能拥有一个链上钱包——这可比记一串乱七八糟的助记词强太多了。Passkey生物识别技术更是个好东西,指纹解锁就能管理资产,这才像是2023年该有的体验。
但问题依然存在:我们凭什么说服用户放弃成熟的Web2产品,来使用我们的Web3应用?要知道,现在的Web3产品在用户体验上,连10年前的Web2产品都比不上。
Web3用户画像分析
根据我的观察,Web3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:
第一类是那些真正的加密原生用户,他们愿意学习新技术,热衷于尝试每一个新项目。这类人是社区的基石,但遗憾的是,他们只占极少数。
第二类是对Web3有一定了解,但因为各种门槛望而却步的用户。交易所的大部分用户都属于这个类型——他们知道加密货币是什么,但仅限于买卖交易。
第三类是我们最需要争取的普通大众。他们可能听说过比特币,但对区块链的具体概念一知半解。这类人最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。
第四类则是那些对Web3抱有偏见的用户,他们把加密货币等同于骗局。这类用户的教育成本最高,短期内很难转化。
Web3产品的突围之路
不得不说,现在做Web3产品就像在沙漠里种树——环境太恶劣了。Web2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,用户增长见顶,各大平台都在抢夺存量市场。而Web3呢?还处在"西部拓荒"的蛮荒时代。
但危险往往与机遇并存。Web3最让我着迷的,就是它打破了Web2的数据垄断。在区块链上,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变成可编程的资产,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互联网。GameFi不应该只是披着游戏外衣的金融产品,SocialFi也不应该沦为又一个炒币工具。
AA钱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——它不是主角,但却是个不可或缺的配角。就像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,平时你不会特别注意它,但一旦没了它,你会立刻感受到不便。
线上线下结合的增长策略
说到用户获取,我最近观察到一些有趣的案例。Twitter(现在应该叫X了)正在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Web3流量入口。想想看,这里聚集了大量加密KOL和传统领域的名人,平台对Web3内容也相对友好。
线下市场同样潜力巨大。去年我在上海参加一个时尚品牌的活动,他们就利用NFT作为会员凭证,效果出奇地好。AA钱包的无Gas交易特性,特别适合这种线下场景——想象一下,顾客扫码就能获得一个链上会员卡,整个过程丝滑得就像用微信支付一样。
说到底,Web3想要真正走向大众,就不能只停留在技术极客的小圈子里。我们需要更多传统行业的人才加入——市场营销专家、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研究员...只有当Web3的应用场景真正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,这场革命才算成功。
(作者注:如果你对AA生态开发感兴趣,欢迎联系交流。熊市正是打磨产品的好时机,我们一起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。)
(责任编辑:预测)
-
最近京东科技的一则招聘启事在圈内引起了我的注意。8月10日那天,他们在官网上悄悄挂出了一个叫"稳定币链上活动策划师"的职位。说实话,这个职位名称挺有意思的,让人不禁想问:京东这是要在区块链领域玩真的了?这个岗位到底要做什么?仔细研究下来发现,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运营岗。说白了,京东要找的是个能玩转稳定币的"操盘手"。具体来说,这个人得懂怎么让稳定币在各种去中心化金融平台上活起来——既要盯着那些DEX(... ...[详细]
-
最近Blast这个项目在圈内真是闹得沸沸扬扬啊!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说这个现象特别有意思。Blur创始人推出的这个号称Layer2的项目,在短短五天内就吸金4亿美金,这让我想起了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疯狂场景。信任问题的双重标准说实话,看到Polygon团队批评Blast不够去中心化的时候,我忍不住笑出了声。这就像是一个抽烟的人劝别人戒烟一样可笑。你知道吗?Optimi... ...[详细]
-
加密货币圈子里最近有个大消息!知名数字资产交易平台GCEX正式获得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(VARA)颁发的VASP牌照了。这意味着什么?简单来说,GCEX现在可以在迪拜合规开展虚拟资产经纪业务了。说实话,能在迪拜拿到这种牌照真的不容易。要知道迪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严格。GCEX能在2022年7月设立办事处后,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从MVP准备牌照到正式VASP牌照的升级,可见他们的合规能... ...[详细]
-
市场惊涛骇浪:以太坊上演多空双杀,CZ事件给加密市场再添变数
最近这段时间,加密市场的投资者们可真是坐了一趟过山车。以太坊这个"老二哥"也不让人省心,居然在短短几天内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多空双杀大戏。说实话,看着K线图上那些大起大落的走势,我这个老韭菜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市场情绪忽冷忽热,以太坊上演"左右打脸"记得上周三那天,以太坊本来走得好好的,突然就来了一波快速拉升。不少做多的朋友都以为牛市要来了,纷纷加仓。谁知道第二天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价格直接跳... ...[详细]
-
深度解读|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: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
今天早晨的加密市场可谓波澜壮阔,几个关键数据值得我们深思。Adam Livingston这位《比特币时代与大丰收》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:美国政府何不考虑把部分贸易关税盈余用来买比特币?这个想法虽然激进但很有意思,想想看,如果真能实现,那美国财政部或许会成为最大的"比特币囤币党"之一。他特别强调这些比特币应该采用最安全的冷存储方式,远离任何交易或质押活动。说到囤币,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表现真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听完ZAMA CEO的访谈,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又经历了一次大脑过载。说实话,FHE这种技术真的让我既兴奋又困惑。作为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,FHE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隐私保护的认知。什么是FHE?全同态加密(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)这个看似晦涩的技术概念,其实就像个"魔法黑箱"。想象一下,你可以把数据锁进这个黑箱里,别人可以对数据进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见证比特币十余年发展的观察者,2023年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谁能想到这个"老古董"还能焕发第二春?自从2021年Taproot升级后,比特币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从一个简单的数字账本,摇身一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区块链平台。Ordinals协议:比特币NFT的破局者记得今年1月Casey Rodarmor推出Ordinals协议时,业内很多人还嗤之以鼻:"比特币上搞NFT?天方夜谭!"但... ...[详细]
-
两年前,当我们Lattice团队开始着手开发MUD引擎时,整个区块链游戏领域还处于蛮荒时代。如今回首这段旅程,内心不禁涌起一阵感慨。我们已经发布了两个MUD版本,开发了三款游戏,创建了数百万个实体,投入了无数个不眠之夜。随着MUD v2的开发接近尾声,Open Zeppelin的安全审计也即将完成,现在是时候和各位分享这段激动人心的旅程了。从Dark Forest到ZKDungeon:痛苦的觉醒2... ...[详细]
-
Layer2战场风云:Arbitrum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?
说实话,最近看着Arbitrum代币价格一路下跌,作为长期关注Layer2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的心情挺复杂的。就在一年前,当Arbitrum通过空投活动崭露头角时,谁也没想到Layer2赛道的竞争会变得如此惨烈。Layer2的使命与机遇记得Offchain Labs的亚太区负责人Nina在一次私下交流中跟我说:"我们做Layer2的初衷很简单,就是要让以太坊既能保持安全和去中心化,又能真正实现扩容。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,让我这个从业多年的老鸟都感到震惊。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终于低头了,在21日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,承认了洗钱和违反银行法等指控。说实话,这种级别的和解在业内堪称历史性事件,特别是看到币安支付了高达43亿美元的和解金,其中仅向CFTC就支付了13.5亿美元。监管利剑出鞘记得今年3月CFTC对币安提起诉讼时,业内很多人还抱着侥幸心理。现在想想真是天真。CFT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