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潮来袭所I谁为下一个加密交易将成
最近加密圈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Kraken、Gemini和Bullish这几家交易所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市。作为一个见证过Coinbase当年IPO盛况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感叹市场风向真是变了。 还记得前些年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那种"要么不管、要么打压"的态度吗?就在上周,白宫突然发布了一份166页的数字资产报告,SEC主席也公开谈论"加密项目"计划。这感觉就像严冬过后突然迎来春暖花开。 说实话,这种政策转向来得正是时候。自从2021年Coinbase上市后,加密企业IPO几乎就停滞了。现在好了,监管环境逐渐明朗,私营企业终于可以重新考虑上市这条路。这不,Circle已经打响了头炮,其他几家大所也都跃跃欲试。 说到Coinbase的IPO,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。2021年4月,650亿美元的估值,开盘价381美元,简直就是加密行业的高光时刻。但你知道吗?当时他们96%的收入都来自交易手续费,这个模式现在看来实在太单一了。 有趣的是,Coinbase这几年悄悄完成了华丽转身。到今年第二季度,他们的订阅和服务收入已经占到44%。这就像一家餐馆,原来只卖汉堡,现在不仅卖套餐,还提供外卖服务和会员特权。 现在准备上市的这几家,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: Kraken就像个稳重的老大哥,2024年营收15亿美元,还收购了NinjaTrader。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华尔街老手,现在准备换个更大的舞台。 Bullish则是个后起之秀,交易量冲到19.5亿美元,还收购了CoinDesk。这操作就像个新锐玩家,既要抢占市场,又要掌握话语权。 Gemini相对低调,但别忘了他们发行的GUSD。就像个小而美的精品店,虽然客流不如大商场,但有自己忠实的客户群。 说到交易量,这里头可有讲究。就像菜市场里有的摊位会把同一条鱼反复称重,某些交易所也存在"往返交易"的问题。我们的研究发现,有些平台高达22%的交易量可能是刷出来的。 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:有人在同一秒内以几乎相同的价格买卖相同数量的比特币,这不是明摆着在刷单吗?这种把戏在业内其实心照不宣,但投资者可得擦亮眼睛。 Coinbase的成功告诉我们,光靠交易手续费是走不远的。现在这些准备上市的交易所,谁能真正转型成为"加密界的支付宝",谁就能赢得市场青睐。 说真的,看着这些交易所从单纯的交易平台,慢慢变成集交易、理财、信息服务于一身的超级应用,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商业进化史。明年的IPO季,绝对值得期待。政策东风助力加密企业
Coinbase的转型启示录
三强争霸赛
交易量里的猫腻
未来会怎样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公链江湖风云录:从技术升级看加密货币的未来格局
- 市场狂欢!比特币精准狙击400点利润,这次操作太漂亮了
- 智能合约账户的模块化革命:机遇与挑战并存
- 韩国炒币热:当泡菜溢价遇上全民暴富梦
- 比特币将迎来黄金时代?eToro CEO大胆预测10万美元目标价
- 下一轮加密牛市:谁主沉浮?散户与机构的新博弈
- 市场回暖之际,Bitget悄然成为加密交易所中的隐形冠军
- 赵秦川:比特币盘整蓄势,以太坊错失良机后的布局思考
- 比特币:一场数字革命背后的光明与阴影
- NFT市场复苏:一场关于社区信念与团队责任的博弈
- 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11月18日BTC/ETH交易策略分享
- 交易中的那些形态密码:从圆弧底到箱体震荡的实战思考
- 加密寒冬里的暖阳:流动性质押逆势增长200亿的启示
- 深夜速递:Kraken遭SEC秋后算账,OpenAI投资人集体焦虑
- 当AI发展遇上人性抉择:OpenAI内部分裂背后的哲学之争
- 从我到我们:Web3时代下的社群经济新范式
- 比特币持有者数量超西班牙:数字货币正在改变世界版图
- 香港CFA基金会AI生态盛典倒计时:一场不容错过的科技盛宴
- JASMINER闪耀迪拜:一场颠覆想象的区块链盛宴
- QnA3重磅推出Telegram机器人:用AI读懂你的真实投资需求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