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元千万a亲滑那场内幕历的的手市场闪崩我在价值
说实话,在加密货币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什么样的奇葩事都见过。但2021年10月那天发生的事,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后背发凉。当时我刚加入Alameda Research没多久,正处在熟悉公司交易系统的阶段。 Alameda的交易系统其实挺有意思的,就像一个精密的瑞士手表。主要的交易都是由半自动化系统完成的,这套系统聪明得惊人。交易员们的工作更像是给AI当教练,他们调整参数、设置策略,然后让系统自己去市场上冲锋陷阵。 但就像任何好用的工具一样,有时候你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。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或者遇到一些特殊的套利机会时,就需要人工介入。这时候交易员就得亲自下场操作了。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办公室的气氛。一个交易员在处理一笔比特币卖出订单时,手指就像不听使唤似的——小数点往后多移了两位。想象一下,本来想以65,000美元的价格卖出比特币,结果变成了6,500美元!这种错误在业内有个诙谐的名字:"fat finger"(胖手指)。 后果来得比闪电还快。比特币价格在一些交易所瞬间从65,000美元的高位跌到了8,000美元,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。推特上各种猜测满天飞,交易员们都在疯狂地互相打听:"到底发生了什么?" Binance US事后发了个声明,把责任推给了"一个算法存在缺陷的机构交易员"。这说法让我暗自摇头——典型的公关话术。 这次失误让公司损失了几千万美元,但在Alameda的文化里,这似乎只是"成长的代价"。SBF(Sam Bankman-Fried)的处事哲学很明确:快速行动、打破常规。在他看来,我们通过快速行动获得的收益,远远超过了偶尔的失误成本。 说实话,这种思维方式既令人着迷又令人担忧。传统交易公司可能在开业前就会做足风控措施,但我们却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慌忙补漏。那次事件后,公司终于给手动交易加上了价格验证机制,但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昂贵了。 如今想来,那次"胖手指"事件就像是一个隐喻,预示了后来FTX帝国的崩塌。当一家公司把速度看得比安全更重要时,迟早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
那个价值连城的失误
事后处理与文化反思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9月22日比特币市场观察:抓住回调时机
- 以太坊正在上演一场机构疯抢的大戏,今年它会是下一个比特币吗?
- 投资这门必修课: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- 卡尔达诺(ADA)在熊市中逆袭:这次真能突破1.5美元大关?
- 比特币多单700点完美收割!这份喜悦必须分享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
- 比特币走势分析:市场情绪高涨,15万美元目标渐行渐近
- 通胀警报拉响!美国PPI意外飙升打脸降息预期 加密货币上演深V反转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8月2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透过迷雾看清BTC和ETH的真实走向
- HyperLend: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
- 比特币触底反弹:牛市要回来了吗?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加密市场惊魂24小时:老韭菜的血泪教训
- 比特币与传统金融市场分道扬镳?最新数据告诉你真相
- 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- 投资这门必修课: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- 当稳定币巨头开始单飞:专属链热潮下的行业震荡
- 搜索
-